时间: 2024-05-26 03:16:29 | 作者: 袋内支撑卡
随着开发区经济建设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重点建设项目逐年增多,辖区因征地拆迁、工程建设等而引发的堵门、堵路等突发性、件时有发生,成为困扰政府和企业的一大难题,也极度影响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。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因征地、拆迁而引发的堵门堵路、极度影响社会治安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件,公安经开分局总结经验,分析研判,建立了预防重点建设项目件联系协调机制。
积极与开发区有关部门联系,对分布在辖区的300个重点工业、物流项目逐一进行摸排梳理。要求派出所民警在工作时,不仅要摸清即将开工的项目名称、建筑设计企业、生产规模、建设地址等内容,而且要摸清企业开工项目的周边情况、开工时间等详细的细节内容,并逐一登记造册、制成表格,为建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联系机制提供资料。
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,建立了区内重点建设项目联系协调机制。由分局主要领导与区内30家重点建设项目责任人签订《服务区内重点建设项目、重点企业承诺书》,明确了企业和公安机关在生产、经营活动以及处置堵门堵路等件中的职责和任务划分。由过去每年发生件90余起,减少到现在每年发生10余起,下降了80%以上,2006年以来,辖区未发生一起有影响的阻拦施工的件。
在充分发挥内保系统、农村中心户长、治安积极分子、护楼护院人员等社会力量防范作用的同时,针对易发案路段和时段警力配备不到位、群众见警难的问题以及管辖区域的逐步扩大,该局进一步整合巡逻力量和警力资源,大力实施警情主导警务战略,建立了以科技为先导,以二、三级巡逻为支撑,以群防群治为辅助力量的网络化巡逻体系,以增强巡逻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该局组建派出所巡逻中队,提高见警率、管事率。率先在凤城路、明光路两个派出所组建成立派出所巡逻中队。派出所巡逻中队每队13人,由5名民警带领8名保安组成。实行每天17时至次日8时在各所辖区治安复杂地区进行巡逻的勤务机制,改变了以往“群众上班我上班,群众下班我下班”的巡逻状况,弥补了以往8小时巡防之外的空当,最大限度地挤压了犯罪分子作案的时间和空间;把原来以未央大道为主,兼顾背街小巷的单一巡防线路延伸至辖区“三纵九横”(三纵即:未央大道、文景路、明光路;九横即:凤城一路、二路、四路、五路、七路、九路、十二路以及尚稷路和草滩生态园南环路),扩展了巡防范围,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;在群众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,实行警便巡逻;在行人稀少的背街小巷等区域实行车巡、步巡相结合;在案件高发区域,实行蹲点守候和武装巡逻相结合,使警力向便民服务时段、案件高发时段、防范薄弱时段倾斜更集中。
坚持科技强警,构建动态监控系统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的格外的重视和全力支持下,落实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经费73万元,在辖区7个标志性建筑、重点要害部门、主要街道、主要路口和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监控探头,初步构建起打、防、控一体化的城市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。一期工程已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。目前正在对辖区各企业安装的1108个视频探头进行整合联通。同时,该局紧密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实际,坚持每天从分局机关抽调警力、警车,在群众早晚上下班两个高峰时间段,让民警走出办公室,在辖区的9个重点路口进行蹲守、巡逻。随着天气转冷,夜间行人稀少,易发生驾车抢劫、抢夺、盗窃等多发性侵财案件的情况,及时作出调整部署,改变方式,将原来的上下班巡逻蹲守改为每天晚上8时至12时的夜间巡逻守候、定点盘查,形成了以机关巡逻为点、巡警大队巡逻为线、派出所巡逻中队和群防群治力量巡逻为面的点、线、面结合、协同互动、全时段防控的网络化巡逻体系。网络化巡逻工作被西安市公安局评为第二名、列直属分局第一。通过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措施,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,刑事、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1.6%,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27人,其中现场抓获嫌疑人102人,破获各类案件96起。
公安经开分局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,又处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地带,区内企业多、建筑施工工地多、农民私房出租多和外来人口多,且流动量大。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开发区,在促进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,也给开发区社会治安带来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。流动人口成为引发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,发案率居高不下。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大,民警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往往力不从心。该局先后试行民警上门督促、中心户长委托式管理(暂住证工本费5元支付中心户长)以及实行及时登记、报告、注销制度,落实出租房屋治安责任制等管理模式,但管理效果不够理想。为此,该局积极探索人口管理的新方法。以凤城路派出所辖区刘家村为试点,探索出了以屋管人、以屋找人、户主负责的“暂住人口插卡式”管理方法。即制作辖区农村、商住小区平面图,标明户主姓名及私房出租户,同时对每个私房出租户安装一块专用板,板上设有1-8个不同的纸袋,袋内装1-5个卡片,将租房人的姓名、性别、家庭住址、身份证号码、务工处所等主要内容填写在卡片上,每人一卡,每房一袋,一目了然,清晰明了。既能及时掌握私房出租户和实有人口、暂住人口的动态变化,又能对社会人的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。实际做到了暂住人口底数清、情况明,有效堵塞、阻断了黄、赌、毒和赃财物传播、流通的渠道及负案在逃人员的藏身之地,为实现精确打击、重点布防、针对性控管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。西安市公安局为此召开了现场会,给予了充分肯定。此项管理模式推行后,辖区出租房屋的登记率和暂住人口的登记率、率分别达到了100%和99.6%、97%,仅2006年上半年我局辖区流动人口发案率与2004年、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%、19%。对开发区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在“三基”工程建设中,经开分局以落实第一责任为核心,以打头阵、挑重担、出亮点为基本要求,以创平安、保稳定、促发展为目标,着眼辖区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,努力为开发区经济建设创造和谐、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。因地制宜,建立与治安形势同步的警务机制。
全面推行奖励机制,增强打击效果。针对严重干扰和破坏社会稳定,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街头抢夺、抢劫的犯罪活动,适时出台了奖励政策,向辖区群众发放《致辖区人民群众的公开信》1.2万余份:对发生在本辖区内的抢夺、抢劫案件提供有价值的破案线索、现场抓获实施抢夺、抢劫的嫌疑犯,现场抓获驾驶摩托车、汽车等机动车实施抢夺、抢劫的嫌疑犯的群众分别奖励人民币1000元、3000元、5000元,逐渐增强了依靠社会力量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,收到了较好效果。2006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801起,破案286起,破案绝对数提高了81起,破案率为36%,同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,人均破案2.46起。打击处理469人,其中刑拘227人、劳教122人、逮捕75人、起诉45人;受理治安案件955起,查处违法人员1103人,其中治安拘留267人、其它处理836人。先后成功破获了现发的6起命案,命案侦破率达到100%。在市局平安西安第一、二、三战役考核评比中分别排名直属分局第一,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,促进了基层基本的建设的全面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