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全面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精神,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
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切实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家合法权益,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。
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,如减税降费、融资支持、创新激励等,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,增强了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竞争力。当前,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消费升级趋势,在科技、绿色经济、数字化的经济等领域为非公有制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、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斌:
建议国家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,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领域。同时开展科技成果证券化试点,对创立不到一年的种子期企业,由财政资金引导专项基金进行小额跟投,同时给予创始团队、社会资本投资者期权额度,进一步鼓励各方参与者勇于创新和试错。
德国当地时间3月6日,中国·南京—德国·斯图加特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斯图加特成功举办。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成森平随团参会,并邀请合作方德国默克、德国百欧恩泰代表出席会议。
再赴德国,成森平心生感慨:2024年7月,三迭纪与百欧恩泰达成研究合作与平台技术许可协议,双方基于3D打印药物技术开发口服RNA(核糖核酸)药物,超12亿美元国际大单刷新了全球药物递送领域合作金额纪录,也刷出了宁企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聚光灯之下,三迭纪已将目光投至更高处。2024年,公司系统搭建三大技术体系:“紫金山项目”通过调整3D打印药物在体内释放的部位、速度、时间,实现多样化药物释放目标;“泰山项目”致力于开发新一代胃滞留技术和产品;“珠穆朗玛峰项目”主攻多肽、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口服给药。
就在成森平此次动身去德国之前,三迭纪宣布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公司3D打印胃滞留药物产品T20G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,标志着三迭纪在“泰山项目”上再获突破。
T20G是一款改良型新型口服抗凝药,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,其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三迭纪专利的3D打印药物技术。让人称奇的是,T20G外观呈胶囊形状,到了患者体内吸收胃液后会发生溶胀,展开成花瓣形状,使药片直径大于人体幽门尺寸,从而滞留于胃部。通过延长药物在胃部的释放时间,T20G能轻松实现一天一次口服给药,相比许多传统抗凝药物需要一天两次服用,极大增强了患者的用药顺应性和便利性。
除了“泰山项目”捷报频传,目前,三迭纪“紫金山项目”已有多个产品推进至临床不同阶段,距离登顶仅有一步之遥;公司与百欧恩泰基于“珠穆朗玛峰项目”的开发合作也正有序推进。
3秒让AI“说人线秒内就能敏锐地捕捉用户的声纹特征,让AI不仅能“说人话”,更能模仿人类的叹息、停顿声。3月初,出门问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一代语音生成模型TicVoice 7.0 ,迅速受到业界瞩目,用户增长势头强劲。
从记者的体验来看,TicVoice 7.0不仅可实现超自然语音克隆,在跨语言声音克隆方面也令人惊讶。用户说出短至3秒的英文,AI迅速切换至中文模式,除了语音、语调与真实的人类声音相媲美,AI还能冒出“绝了”“啃下项目”“开挂”等鲜活的日常语言。
出门问问公共事务总监李炜介绍,新一代语音大模型在听感上更自然、更悦耳、更稳定,情感表现力更强,有效提升了用户在客服、情感直播、有声书等场景的体验。此外,它还支持用户通过调整性别、语速、基频等多种属性,精准塑造独特的声音风格。用户输出20—200句语料,就可以获得播音级的专业配音体验,真正应用于影视、游戏角色配音等场景。
自2012年成立以来,出门问问始终在生成式AI和语音交互领域深耕,先后推出AI配音助理“魔音工坊”及海外版“DupDub”、AI数字分身“奇妙元”、AI数字员工“奇妙问”、AI短视频生成平台“元创岛”,打造“一站式”内容创作平台。其中,“魔音工坊”的声音商店汇聚超过千种不一样的风格的声音资源,覆盖37种语言选项,为用户打造高质量、专业的配音作品提供了丰富而灵活的选择。在国内抖音、快手等视频平台,超过七成的AI配音作品都由“魔音工坊”打造。
“先声夺人”,让出门问问牢牢占据领先行业的技术与产品生态位,成长为亚洲收入规模最高、付费人数最多的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公司。2024年4月,出门问问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,头顶“AIGC第一股”光环。
步入2025年,AI应用刮起一股旋风,出门问问旗下所有AIGC产品已全面融合DeepSeek。“在浮冰之上积蓄力量,在适当的时机跃向坚冰,实现新一轮飞跃式发展。”这是公司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对出门问问的发展愿景。
在距离南京数千公里的印尼三宝垄肯达尔经济特区,不时能看见一辆辆货车满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,驶出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印尼生产基地,“分发”至各大新能源厂家。
锂源科技为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。今年1月4日,锂源科技印尼基地正式迎来首批产品成功出货。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持续火热,目前基地产销两旺、势头不减。
锂源科技印尼基地总规划磷酸铁锂年产能12万吨,可供生产75万辆续航400公里以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。随着一期3万吨的年产能建设完成,蛇年春节期间,二期项目已经动土开工。
2021年11月,锂源科技在印尼建立磷酸铁锂生产基地,成为第一家走出国门的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。自此以后,锂源科技印尼基地成为行业的“出海标杆”之一,也是龙蟠科技开启国际化征途的“先锋”。2024年,在全球化浪潮中,公司正式提出“面向全球干第一”的发展口号。
回顾2024年,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用“成绩斐然”总结全球市场拓展征程:10月30日,龙蟠科技成功登陆港交所,成为“A+H”两地上市企业,以新的资本平台撬动全球市场机遇;12月,锂源科技、亚太锂源与韩国LG新能源签订总价值近百亿元的长期供货合同,成为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市场签订的最大一笔交易合同……
去年,欧盟新客户到访龙蟠科技南京总部,公司传统润滑油业务“再下一城”,继成功开拓东南亚、中亚、南美、大洋洲等市场后,又实现欧盟区域多国发货。
目前,龙蟠科技的市场版图已覆盖全球超20个国家和地区,快速成长为一家全球化的绿色新能源核心材料企业。2025年,公司将继续快速推进海外业务布局,拓展海外市场占有率,强化公司全球化品牌形象,未来海外订单的占比有望大幅度的提高。